请通过电脑访问或者扫码访问小程序
扫一扫二维码
范成大在合川和杜甫的时空激荡


遥想当年,诗人杜甫给合州刺史苏使君写信邮诗:“余亦沙边具小舟”“江花未尽会江楼”,杜甫计划备一条船,取水路前往合川,与苏使君相会,但遗憾未能成行。

400多年后的1175年,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范成大去成都赴任,来到合州地界。在合州的一座城关下、嘉陵江边,他看到断岸之上拏云攫石的古树,看到沙洲上系泊的小舟,看到骤然而至的一阵急雨在江流之中沸腾。这些独特的景致和风物,触动了诗人思古的幽情,他自然就想起了杜甫,想起了杜甫那首《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》,于是写下了这首《望合州》:

井径东川县,山河古合州。

木根拏断岸,急雨沸中流。

关下嘉陵水,沙头杜老舟。

江花应好在,无计会江楼。

这首诗又名《嘉陵江过合州汉初县下》。诗中的“关下嘉陵水,沙头杜老舟”,既是写实,又是想象:城关下,江水奔流;江边沙岸,小舟系留。或许在诗人的想象中,杜甫正从那舟中下来,向会江楼而去。当年杜甫的愿望是“江花未尽会江楼”,现在虽然“江花应好在”,但自己却和杜甫一样,因为各种原因“无计会江楼”,不得不抱憾而去。

范成大一句“无计会江楼”,明里是说自己不能到会江楼,没办法与朋友相会,暗里却是遗憾自己不能穿越时空,与老杜在会江楼把酒言欢。

不难看出,范成大这首诗,除了描写他在合州所见的沿途风光外,更多的是对杜甫的呼应,是两颗相隔几百年的诗心,因为“山河古合州”而产生的时空激荡。

此次范成大入蜀,正如他在《吴船录》中所说:“溯江入蜀者,至此(万州)即舍舟而徙,不两旬可至成都。”也就是说,范成大从万州舍舟登岸,一路西行,合州正是必经之地,而诗人给合州这个水陆码头的定位则是“山河古合州”——意思是这里不仅有山川有江河,而且有盎然的古意,历史悠久,值得前往、漫游、停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