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通过电脑访问或者扫码访问小程序
扫一扫二维码
王维给合川少年写的诗


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经为一位合川少年写过一首诗,标为《送李员外贤郎》,全诗如下:“少年何处去?负米上铜梁。借问阿戎父,知为童子郎。鱼笺[yú jiān]请诗赋,橦布[tóng bù]作衣裳。薏苡[yì yǐ]扶衰病,归来幸可将。”

可能很多人会疑问这首诗和合川的关系。其实这首诗是王维为一位合川少年写的。这也涉及古今地名的变迁。诗中的“铜梁”,并不是指现在的重庆铜梁,而是指当时合州的铜梁山。据李吉甫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编纂的《元和郡县志》记载:“铜梁山在(合州石镜)县(今重庆合川)南九里,《蜀都赋》曰:‘外负铜梁宕渠’是也。”

王维在诗中说的是“负米上铜梁”,古人往南多曰“下”,而往北多曰“上”,合州在长安的南边而曰“上”,也说明“铜梁”应该是指铜梁山。知道了铜梁山在现在的合川地界,再结合“负米”这一典故,那我们就不难得知,诗中那位李姓少年“贤郎”和他那担任员外郎官职的父亲,是合川人氏。“负米”典出《孔子家语》,在诗中并非实指负荷粮米,而是指事奉母亲。这位曾经中过童子科的“童子郎”,随其做官的父亲住在京城,而其母亲还在家乡,他现在要回乡事奉母亲,因此王维在“鱼笺请诗赋”的情况下,给他写了这首送别诗。

名满京城的王维把这位合川少年比作少年“阿戎”、也就是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王戎,可见他对这位少年相当器重。诗中写到的“鱼笺”“橦布”和“薏苡”,都是当年巴蜀地区的特产。诗人最后不忘叮嘱这位少年郎一句:“薏苡扶衰病,归来幸可将。”听说薏苡吃了可以祛病延年,你回长安的时候可以给我这个衰病之人捎带一些!这听上去是在叫别人带土特产,其实是诗人的幽默,而且诗人自己的衰病之躯,正好与少年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。由此,诗人王维与合川少年的形象,都跃然纸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