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通过电脑访问或者扫码访问小程序
扫一扫二维码
辞赋大家孙樵在龙多山纵目四望


从合川城区往西北方向驱车1小时左右,横亘眼前的是一座峰峦逶迤[wēi yí]、宛若龙蟠的山峰,名为龙多山。作为一座佛道合一的“仙山”, 此山在巴蜀地区享有盛誉,在当地有着“三月三朝龙多山”的风俗。

曾经,龙多山是汉代巴郡与蜀郡的界山,山上遗存有一块中部断裂的巨石,据说当时巴郡与蜀郡就是以此为界。现在龙多山则是合川与潼南的界山。

在交通落后、信息闭塞的古代,龙多山名气自然不会太大。但到了唐朝僖宗年间,黄巢起兵,长安战乱,唐僖宗避难入川,在川中整整四年,传言说他到过龙多山,但未可确信。不过,唐僖[xī]宗的兵部直方司直方郎中、辞赋大家孙樵,却奉僖宗旨令,去到合州涞滩鹫峰禅寺,也就是今天的合川涞滩二佛寺,醮[jiào]祭祈祷,而孙樵因此得以顺道前往龙多山游览。

孙樵在龙多山“登降信宿”,三天两夜,饱览了龙多山的风光,并写下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《龙多山录》,龙多山由此名声大噪。文章开篇就交代了龙多山的地理位置:“梓潼南鄙,越五百里,其中有山,崛起中天。”这篇游记,着重描写龙多山险绝奇异的风光与传说,其中对巉[chán]岩危石的描写特别生动:“屹石巉巉,别为东岩。槎[chá]牙重复,争先角逐。若绝若裂,若缺若穴。突者虎怒,企者猿踞。横者木仆,挺者碑植。又有似乎飞檐连轩,栾栌[luán  lú]交攒,欹[qī]撑兀柱,悬栋危础[chǔ]。殊状诡类,愕不得视。”孙樵站在山巅之上纵目四望,澄泉绝壑、嘉木美竹、岩兽山禽……尽收眼底,“回环下瞩,万类在目。因山带川,青萦碧联。莽苍际云,杳杳不分”,真有天地辽阔而一览众山小之感。

读这样的文章,让人浮想联翩,眼前如有万千丘壑,恨不得立刻就要驱车前往龙多山,一游为快。

孙樵自承为大散文家韩愈的“四传弟子”,对自己的文章颇为自负,而他的这篇《龙多山录》也作为历代游记范本,被明人曹学佺收入到《蜀中名胜记》。文章因山而精彩,山名因文而传播,可谓相得益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