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行知留在古圣寺的歌声
陶行知留在古圣寺的歌声
“人生两个宝,双手与大脑。用脑不用手,快要被打倒。用手不用脑,饭也吃不饱……”
这里是抗战时期的合川。
在合川境内的嘉陵江,有一条支流叫龙潭溪,龙潭溪旁边有座寺庙叫古圣寺。随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,一大批文化教育机构和文化名人随之来到了四川,来到了重庆。作为“国难教育社”社长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,也溯江而上,来到了抗战大后方的合川草街,来到了草街的古圣寺。这首童谣,便是先生创作的。
古圣寺始建于明朝隆庆年间,后来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和咸丰年间经过两次重建,总占地面积有三千多平方米。1939年7月,陶行知先生在这座寺庙里创办了育才学校,旨在招收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童。
早在1932年的9月,陶行知先生即提出“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——手脑并用”,并创作了《手脑相长歌》:“人生两个宝,双手与大脑。用脑不用手,快要被打倒。用手不用脑,饭也吃不饱。手脑都会用,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。”在抗战大后方的合川草街,在古圣寺的育才学校里,孩子们都会唱这首《手脑相长歌》。
“教劳心者劳力,教劳力者劳心”,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,他为此更是提出了“生活即教育”“社会即学校”“教学做合一”等广为人知的口号,被称为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”。
当时在育才学校任教的老师,先后有贺绿汀、翦[jiǎn]伯赞、郭沫若、田汉、茅盾、周谷城、姚雪垠、秦邦宪等知名人士。合川草街,也成为了当时大后方的一个文化重镇。 因此,2006年5月25日,育才学校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。
很多年后的今天,站在古圣寺的门口,漫步在育才学校旧址的教室里,耳边依然回荡着孩子们的歌声:“人生两个宝,双手与大脑。用脑不用手,快要被打倒。用手不用脑,饭也吃不饱……”即便在最为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,这里依然弦歌不辍、为国育才,这也正是我们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的希望所在!